NEWS
天商要闻
首页 > 焦点关注 > 正文
大型原创话剧《商道之范旭东》在天津商业大学隆重首演
2025-10-28

10月28日晚7点,大型原创话剧《商道之范旭东》在天津商业大学科学会堂震撼上演。该剧由学校自编自演,从立项到创作、到排练、到最后首演,历经270多个日日夜夜,百余名师生在特邀导演孙哲的指导下通过60天的紧张排练,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的逐梦之旅,引领师生观众穿越历史烟云,共同追寻民族化工先驱范旭东先生的足迹,重温他实业救国的壮丽人生。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星炜,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岑建军,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团委书记井忠慧;校党委书记张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冠益,校党委副书记王立云、崔强,副校长余江,市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张成栋出席。学校师生代表800余人现场观看演出。

话剧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奠基人范旭东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1900年维新变法失败后,范旭东追随兄长范源廉一同赴日留学,求学期间,他目睹了日本工业的强盛,投身化学专业学习,立志以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辛亥革命后,范旭东携妻子许馥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祖国,在天津塘沽创办中国第一家精盐厂。久大精盐厂成功后,他迅速投身制碱工业,创办永利碱厂,历经八年技术攻坚,与侯德榜等人制造出“红三角”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征程未止,范旭东成立中国第一家化工研究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建立南京硫酸錏厂,制订“四大信条”企业文化,他创办的永利、久大、黄海被称为“永久黄”团体,錏厂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厂”。然而,錏厂建成同年,南京沦陷,錏厂被炸毁,塘沽工厂被日军强占,范旭东带领“永久黄”团队西迁,重建西南化学基地。生命最后的岁月,他仍四处奔波,筹划建设“十厂”计划,直至1945年病逝于重庆,毛泽东亲自为其题写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范旭东不仅建起了民族化学工业的基石,更铸就了中国企业家自强不息的精神丰碑。全剧通过范旭东的艰难创业历程,展现了他毕生以“四大信条”为本,践行“商之大者,为国为民”理念的崇高境界。

张亚表示,大学的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要有丰富的载体,而艺术的形式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因此,该剧就是要将厚重的历史课本与企业家精神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舞台故事。通过戏剧的冲突、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渲染,让一段尘封的工业发展史“”起来,让一位民族实业家的形象“”起来,使之成为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商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形成具有鲜明商科特色的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

王星炜表示,天津商业大学的大型原创话剧《商道之范旭东》,生动地展现了范旭东先生秉持“为救国家危亡而办实业”的赤子情怀,作为先生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将以“化育美好,工致和谐”为使命,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一流化工企业集团。希望能够与天商有更多地交流与合作,双向赋能,共同为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话剧编剧、校团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话剧《商道之范旭东》的创作,深深植根于天津商业大学的商科办学传统与特色,充分依托学校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优势,深入挖掘天津丰富的工商业历史文化资源,经过精心筹划与编排,最终将范旭东这位与天津渊源深厚的爱国实业家的传奇人生搬上舞台。

“这部话剧是一堂舞台上的思政课,让‘商道’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概念,而是有温度、有筋骨、可感知的价值追求。”学生在观剧后纷纷表示。

十年前,学校师生曾编排话剧《商道》,以舞台为镜,映照民国商人“纤毫必偿,诚信立本”的铮铮风骨,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商道”精神,化为天商学子砥砺品行、明辨价值的生动教材。十年薪火相传,《商道》再启续篇。2025年,学校将“商道”精神推向更为壮阔的历史纵深,打造话剧《商道之范旭东》,不仅是天津商业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将思政教育、商学素养培养和美育有机融合的新路径,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舞台之上,是范旭东事迹的史诗再现;舞台之下,是强国信念与理想追求的无声播种。师生们在编、排、演、观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更经历了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该剧以艺术语言激活历史记忆,让企业家精神和天津近代工业发展史“活起来”,构建起具有商科特色的美育思政新载体,激励新时代天商学子在情感共鸣中厚植家国情怀,涵育商学素养,自觉传承企业家精神,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来源:校团委 作者:杜志惠 编辑:张孟凯 审稿:王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