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建成首批3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进一步深化开展“富国兴商”思政课实践教学奠定了扎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推动天津市特色马院建设和天津市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夯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基础,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先导性工作抓牢抓实。学院将实践教学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工作落实到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头,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委大力支持下,在学校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帮助下,与相关机关、企业、街道、场馆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成33个天津商业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首批建成的33个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多样、覆盖面广、资源富集,对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17个专题章节,蕴含着各门思政必修课的教学重点,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体现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中华优秀商业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基地为依托开展实践教学,打破了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壁垒,形成课程之间的有机联动、系统整合,构建起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覆盖面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尤其是重点建设的7个老字号的实践教学基地,蕴含着鲜明的工商文化、津派文化特征,是开展“老字号里的思政课”的有利场所。

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基于系统观念的“12345”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的阶段性、基础性成果。该项目以基地建设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富国兴商”为主题,构建起“12345”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即凸显“一个中心”、筑牢“两个基础”、讲好“三类故事”、强化“四轮驱动”以及贯通“五个课堂”,突出新时代、新思想、新成就,突出党的红色文化铸魂、老字号金色文化育德,上好“老字号里的思政课”;同时开设中华商业文化经纬、暑期社会实践思政选修课,强化商业文化、商业精神、诚信意识、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富国裕民、兴邦济世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依托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各类场馆,通过理念创新、教法创新、组织创新,进行现场教学,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突出“老字号里的思政课”,将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相结合,打造鲜活生动的思政课堂,力求形成具有商科院校特色的、可复制推广的高质量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审稿: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