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商好老师】桃李春风 气贯长“虹”——记我校体育教学部青年教师霍静虹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马葆菁  编辑:王琳  发布时间: 2018-10-10 浏览数:

约定的采访地点在学校体育教学部办公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悬挂在柜门上的白色练功服,一位身姿挺拔,衣着朴素的女老师坐在办公桌前。她是霍静虹,曾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健身气功项目团体赛冠军。全运会后,人们把猎奇的目光聚焦在她“霍元甲玄孙”的身份上,一贯低调的她曾因突如其来的大量关注而苦恼。2017年,她成立学校霍氏练手拳学术研究会,用行动将“霍家传人”的名号从光环变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严谨细致 教学相长

霍静虹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套路专业,2000年进入我校教授武术类课程。课前,她会把所有腿法动作分解,反复练习二三十遍,摸索动作细节,探究动作顺序,总结动作练多少个会有疲劳的感觉,想方设法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教学中,霍静虹采用“讲练结合,小组练习”的方式,边讲解动作要领边示范,比如她在讲解下劈动作时,“想象敌人在你面前,腿高举,腰往上,脚放松往前落,起腿要快速果断,集中力量来攻击你的敌人”的话音刚落,一个完美的下劈伴着落脚声“啪”的一下完成。接着,她指导每个学生,帮助其找到正确发力的感觉。其中一位女生脚落地声过响,伤了脚踝,她第一时间冲上去检查情况,为女生缓解疼痛,并以此警醒其他人“踝关节要放松”。2017级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胡欣悦说:“有霍老师在,我们练习都很安心。”看见自己的学生从什么都不会到慢慢地会一个,两个动作,从只能在地上走,到能顺利完成跑跳甚至飞起的动作,霍静虹特别有成就感。

教授课程之余,霍静虹2000年11月首次带领3名女队员参加天津市大学生武术比赛,获得3个单项第二名。转年11月,由她担任指导老师的学校武术队正式成立。武术队每周两次集合训练时间里,她带着队员反复练习武术套路。霍静虹是个较真的人,“每一毫米出错,我都会纠正他们”,高标准、严要求下,队员们经常自发组织加练,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凭着对武术的热爱和较真劲,武术队不断取得佳绩,队员个人成绩名列前茅,每年都出单人冠军,且连续六年获得同组团体总分冠军。“练武术的人,它的进步都是点点滴滴的,很不明显,肉眼很难看见,只有锱铢必较才能让大家更好的成长。”霍静虹总结道。

团队协作 收获满满

霍静虹最早和健身气功结缘是在全运会,经过同行老师推荐,在一头雾水的状态下,歪打正着的成了参赛选手。参加了两个多月封闭集训的她,每天都过着规律又艰辛的生活:早晨6点出早操,早餐后开始一天的训练。遇到八段锦中“摇头摆尾”和易筋经“卧虎扑食”这种堪称“全国人民都难以做好的动作”时,霍静虹和团队成员每天晚上抽出一小时加练,反复练习揣摩,搭配音乐踩点。每天超过八小时的训练,练到浑身酸痛,她丝毫没有抱怨,反而更享受这个过程。凭借着这股勤奋劲儿和潇洒劲儿,她们最终荣获全运会团体赛冠军。

今年我校24名教师分三个队伍报名参加了天津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项目健身气功比赛,霍静虹担任教练,组织大家训练。刚开始,许多教师因为不自信,参加体育竞技积极性很差,“当时我最常听的是老师们说‘太难了’、‘记不住动作’这种话”,我就鼓励老师们‘反正是去玩嘛’。”霍静虹回忆当时的情景。经过她的反复动员和鼓励,老师们越练越起劲,愈加自信,渴望比赛胜利的斗志也越来越强,甚至自发牺牲午休时间在工会健身房或图书馆门前空地练习。加班加点的共同努力换取了单项1个第五名,集体2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及1个第六名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大家都对霍静虹称赞不已,乙组的高晋老师说,“胜利属于大家,更离不了静虹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从去年9月开始,在霍静虹的发起下,一些老师每天早上还在图书馆后面出早操,练习健身气功和导引养生功功法,她希望更多的师生加入她们。

在学校今年的运动会上,霍静虹还带领工会老师与百名学生表演了24式简化太极拳。当中加入了诸多队形变换和对打实战环节,表演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霍静虹的付出,她带领大家提前一个月开练。为了让老师们更容易接受,她提前一个月开始对太极拳某些招式进行改编,她的热情勤奋带动了老师们,大家经常抽中午的时间在跆拳道馆楼上的健美操馆里训练,并私下揣摩练习技术度高的动作。

武为筋骨 任重道远

“动作位置的每一毫米都有不同,需要我特别较真”。在霍静虹看来,武术考验耐心和细心,学习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运动方式,囊括力量性、柔韧性、爆发性、耐力性、平衡性等诸多方面,能给予人全方位的锻炼。这些年的武术学习,“使我获益匪浅,变的坚强且自律”。

谈起练武经历,她回忆道,“小时候父母把我和哥哥一起送到武校,后来哥哥不练了,我却喜欢上了武术。”从武校到体校的十几年,每天都在练旁人眼中看来枯燥、乏味的武术套路,霍静虹却兴致盎然。体校学习结束,面临选择去小学当体育教师或备考大学的关头,父亲和老师为她的武术生涯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当时刚好有个机会可以考北体大,父亲的鼓励加上老师的指点让我坚定决心,并顺利考上大学,武术从曾经的专业就变成了现在的职业。”

2007年,霍氏练手拳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遗产名录,2015年成为这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霍静虹的心态其实转了个硬弯。从小练习竞技武术的她想“凭本事吃饭”,霍元甲玄孙的光环让她一度排斥厌烦,“可后来我想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父母说你就有这个责任要做好,并且将霍氏练手拳发扬光大。”明确目标后,霍静虹第一时间飞到上海查阅精武会的资料,又从网站淘旧武术杂志,研究武术思想武术理论。灰黄的纸页还原了霍元甲真实的生活,霍静虹受到了极大震动。“战争年代,他带百姓去练习拳法,保家卫国,如今我们只是为了强身健体,那更应该去带动、去感染身边的人去了解这项运动。”2017年,霍静虹成立霍氏练手拳研究会,并且着手编写拳谱教材,在原资料基础上做文字修订和补充。“霍家拳路线折返迅速,手脚组合复杂,动静分明,拳如其名,很‘迷踪’。”在她眼中,教材不仅是拳谱,更是那段历史的载体,由拳见史,是霍家拳,更是民族魂。

说到中华民族精神传承,霍静虹眼神发亮。“武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作为后辈有必要传承下去。”当今社会,武术成为了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推广武术更应保留精华,顺势而为。谈及未来规划,霍静虹还有志于进一步深造,“2000年从教至今,发觉理论指导是更重要的事情,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可谓任重而道远”。(校报记者 马葆菁)